前锋农场打造宜居城镇

日前,在前锋农场场区、东西二抚路,道路两侧正在进行施工,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别拓...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北大荒  >  垦区要闻

建三江农垦法院在"外来人"刑事审判工作中凸显人文关怀

//bdh.dbw.cn/  2013-11-15 15:55:46

  被誉为“中国绿色米都”的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年产粮140亿斤以上。管理局下辖16个国有农场,常住人口22万,但每年春耕、秋收农忙时节,外来人口最高可达10万人左右。面对流动人口存在的“高犯罪率”现象,建三江农垦法院在保障管理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外来人口中的刑事被告人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审判政策,以特殊的法律形式施以人文关怀,让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受到“法律的同城待遇”,共享法治温情,让建三江管理局成为他们热爱和留恋的家园。

  缓刑适用的“同城待遇”

  从外地来建三江管理局种地的农户李某,因邻里琐事与被害人赵某发生口角并厮打起来,致使赵某右手第一掌骨基底粉碎性骨折,经法医鉴定为轻伤。案件起诉到建三江农垦法院,法院经审理后,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这是建三江农垦法院审理的一起普通的涉及外来人员的刑事案件。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监管难度大,法院对外来人口轻微刑事犯罪的量刑较少适用非监禁刑罚。而在建三江农垦法院,外地人与本地人受到了缓刑适用的“同城待遇”。2012年,建三江农垦法院审结的258件刑事案件中,被判处缓刑、免予刑事处罚、单处罚金的有102名被告,其中外来人口47人,占46%;本地人口55人,占54%,并无明显差别。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外地人本地人都要同等对待。对外来人口中的刑事被告人更要施以司法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尽早回归社会,增强他们对建三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减少再犯罪的可能性。”建三江农垦法院刑庭庭长王敬军如此说道。

  建三江农垦法院在刑事审判中,运用判前调查和判后回访机制,将法院判决与社区矫正进行有效衔接,铲除缓刑被告人滋生犯罪的土壤。建三江管理局实施社会矫正工作近六年来,被判处缓刑的被告人重新犯罪率为零。

  一份特殊的“赡养”协议

  2013年4月11日13时许,被告人黄某驾驶重型自卸货车沿八五九农场消防路自东向西行驶至乌苏里江宾馆门前时,因超速行驶、超车未确保安全,与同向摩托车相撞,致使被害人王某当场死亡。

  27岁的黄某与父母到建三江管理局打工多年,生活一直很拮据。为增加收入,黄某一家多方筹借资金,举债十几万元购买了一台重型自卸货车,案发时尚未开始营运。被害人王某的父母都已年过七旬,王某是他们为老有所依而收养的义子,今年刚满20岁。承受不住丧子之痛的王父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而王母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多年。一起交通肇事案,顿时让两个家庭陷入危机。

  一边是家徒四壁、无赔偿能力的黄家,一边是老年丧子、无人赡养的王家,如何消弭怨恨、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放大和谐因子呢?建三江农垦法院刑庭庭长王敬军在立案后走访中了解到,黄某及其父母想与被害人的养父母达成一份特殊的“赡养”协议,由黄某与父母共同照顾王某养父母生活十五年,以代替民事赔偿。但是由于王家父母担心协议不能按时履行,因此协议一直未能达成。2013年9月3日,王庭长亲自到被害人家中做调解工作,经过反复协商,两位老人被法院干警的真情所打动,最终同意在被告人亲属的担保下达成刑事和解协议。王庭长为了让双方当事人尽快履约,决定立即在王家开庭。庭审结束后,王庭长看到二位老人生活窘迫,自己拿出500元钱让二位老人改善生活,老人感动的流下了泪水。被告人黄某亦表示,自己将一直在农场生活,努力工作,“赡养”好二位老人。

  得以续航的少年梦想

  “我为自己曾犯下的错误深感悔恨,请法官阿姨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习,重新开始。”因盗窃罪被判缓刑的小王,在随父母来法院向主审法官胡长玲赠送锦旗时,含泪说出了心里话。

  17岁的小王来自一个外来务工家庭,父母因整天忙于生计无暇对他进行管教,他便早早辍学到另外一个农场打工。2012年7月,因手头拮据,小王伙同另一名15岁少年盗窃摩托车两台,价值近万元。案发后,小王悔恨不已,请求法院对其从轻处罚。鉴于小王是未成年人且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法院依法通过法律援助形式联系了律师为其辩护。最终,法庭决定对其从轻处罚并依法适用缓刑,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

  庭审虽然结束了,但法院的工作却并没有结束。为了真正挽救失足的青少年,为得以续航的少年梦想插上翅膀,胡长玲法官对小王及其家长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并积极帮助小王联系职业学校。现在,小王已学到一技之长,和其父母继续幸福的在建三江管理局生活。

  我找“王书记”领钱

  王奶奶已年近8旬,从外地嫁到建三江多年,与因交通肇事死亡的被害人石某共同生活近十年,双方因年纪大且再婚就没有办理婚姻登记手续。王奶奶在建三江管理局生活多年不愿离开,子女多在外地无力照顾老人。当案件起诉到法院后,王奶奶就成了建三江农垦法院刑庭的常客。每次见到王敬军庭长就痛哭流涕,要求民事赔偿。王庭长多次向王奶奶解释:被告人没有赔偿能力,而且王奶奶与石某没有履行婚姻登记手续,没有法律上的赔偿依据。看到王奶奶的生活状况,王庭长与庭里干警自发捐款2,000元,并送去了米、面、油等食品,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为解决这一问题,建三江农垦法院为王奶奶申请到法律援助资金20,000元。细心的王庭长担心王奶奶身边无子女,钱都给王奶奶怕她弄丢,就决定每月给王奶奶300-500元。现在,每次王奶奶都是乐呵呵的来法院领钱,逢人便讲:我找“王书记”领钱。因为在王奶奶心里,只有焦裕禄式的好书记,才能替老百姓做主。不管干警们如何纠正,王奶奶就叫王庭长为“王书记”,而且叫的一次比一次亲切。

作者:        来源:东北网       编辑:李倩

棚菜花开俏春天

八五一一农场环保备耕

七星农场员工欢歌热舞庆“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