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变暖,大批候鸟从南方归来,平整宽阔的稻田吸引不少白天鹅驻留休憩,成为...
东北网9月18日讯 题:创新旅游发展助推全面振兴-——八五三农场旅游产业发展综述
任世军
八五三农场,1956年由王震将军亲自选址建场。1961年,“一大”代表、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亲笔题写“雁窝岛”。农场总面积122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其中水田74万亩,湿地面积2万公顷,森林面积3万公顷,常住人口4万人。丰富的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如何使企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强势?八五三人在实践中给出回答。
近年来,八五三农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两学一做”为引领,以雁窝岛5A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引擎,通过“百家旅行社走进雁窝岛”活动、“百家媒体@文艺名家走进雁窝岛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在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企业管理机制、转变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优化了企业产业结构格局、促进了农场全面振兴发展。
在深化农垦体制改革进行中,八五三农场找准企业定位,以挠力河流域雁窝岛湿地5A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目标,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
“雁窝岛”、“雁窝岛湿地”、“雁窝岛旅游”成为2017年夏季国内外各媒体争相报道的“热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2017年,农场以市场为导向围绕“雁乡游季•醉美湿地”为主题举办了“百家旅行社走进雁窝岛”活动、“百家媒体@文艺名家走进雁窝岛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相继有87家旅行社与雁窝岛度假区签订了加盟旅行社协议。截至目前,国内外各媒体累计发布雁窝岛相关报道2000多篇次,网络阅读和曝光量近亿次。雁窝岛旅游度假区已接待游客21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106%,旅游行业总收入达6800万元。
2011年,八五三农场的旅游业开始起步,通过历史文化的挖掘,形成了浓缩农场开发建设历史的《雁乡铭志赋》,并树立了“一日雁窝岛,千年北大荒”的旅游发展理念。即“一日雁窝岛的旅游虽然是短暂的,但北大荒的精神与美景将在游客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
2012年,农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打通、加宽了小城镇雁窝岛大街1.7千米,小城镇住宅小区道路硬化面积达5.8万平方米,开通公交车8台,新建住宅小区8个,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围绕雁窝岛古城遗址、潜水挂钩等纪念地建设了6项北大荒地理标志。围绕文化旅游五个主题形象,建设和完善了依饶路通过场区段的景观大道、“黎明新村”小区基础设施工程、雁窝岛旅游度假区码头广场、挠力河游览线路4个文化雕塑和建虎高速八五三段及第三管理区至第四管理区沿线绿化景观带等19个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农场文化旅游的品位。2012年雁窝岛旅游度假区获得“全国十大亲水美景”称号。
2013年,农场明确了文化旅游品牌为“北大荒红色文化旅游圣地”。同年雁窝岛旅游度假区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
2014年8月,在省委领导的鼓励、支持下,农场继续加大旅游发展基础投入,累计投资3.8亿元,相继启动了雁窝岛码头、雁窝岛展览馆、雁窝岛观鸟台、雁窝岛湿地博物馆、雁窝岛旅游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同时建设了雁窝岛景区栈道、雁窝岛小型飞行器停放场、将军山公园等项目。相继购买了22米双层画舫船、竹筏船、脚踏船17艘,增设往返码头与大雁湖间电瓶车8台。完善增建了湿地暸望台、1700米浮筒栈道、500平方米浮筒垂钓区、景区商业一条街等项目。同时,积极开发鸿雁传书、环保自驾游等旅游项目,驯养大雁500只,增强了景区吸引力。通过以“景点一体化、全域景区化”大力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改善重点道路、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等服务设施,推进了农场板块旅游品牌和景区点线旅游品牌的创建。
作者: 来源:东北网 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