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变暖,大批候鸟从南方归来,平整宽阔的稻田吸引不少白天鹅驻留休憩,成为...
东北网11月22日讯 题:东北网看垦区第一站——红光农场打造供给侧金钥匙
韩宏娟 记者 赵亚东
红光农场地处偏远,一直是困难企业。但是,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在逆境中寻找良机,在探索中寻找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金钥匙。全力贯彻落实总局、管局党委(扩大)精神,依托农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近年来全力扶持打造以凯利冷冻食品公司、龙王食品公司、晟源经贸有限公司为载体的三大龙头企业、四个产业,成为农场经济发展新引擎。大力发展有机种植和加工产业,实现了有机产业链由有机种植业向有机养殖业、有机加工业拓展。
甜糯玉米香飘万里
玉米加工。
近几年来,农场不断促进职工增收的长效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发展产业经济,撬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杠杆。农场以凯利冷冻食品公司为龙头,带动农场甜糯玉米种植,组建甜糯玉米产业农工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了绥化农垦精耕糯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合作社积极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营销公司、农民经纪人合作,走出了“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加工企业(营销公司、超市)”的路子。以“丰绿缘”商标品牌重点开发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南方市场,可谓是香飘万里。2017年种植甜糯玉米4800亩,其中有机玉米150亩,生产加工甜糯玉米1200万穗,创造产值1200万元,为农场职工增收200万元。
食用菌走出国门销往世界
林地里的黑土耳菌棒。
红光农场加大“两供”、“两加”政策支持,助推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只要是对企业发展有帮助,只要能惠民增收,让老百姓得实惠,红光农场都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两供”与“两加”这一概念:免费提供现有菌棒生产场地及附属设施的使用;提供菌棒生产环节必要的政策扶持。“两加”:加快菌种厂经营管理权与农场分离,实行承包经营,自负盈亏;加大种植基地管理权下放,实行协会统领,种植户共同参与、自主管理大棚基地的生产管理活动。农场以皓月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引导更多的职工加入合作社,发展黑木耳、蘑菇等产品。合作社年种植黑木耳80万袋,年产干木耳9.6万斤,实现产值280万元左右,目前已注册“硒沃德”食用菌商标,面向国内、国际市场进行黑木耳精包装销售。合作社长年用工50人,带动职工群众就业300人。
特菜种植拓宽新渠道
一个偶然的机会,农场发现了特菜种植这一新产业。比如寒葱,很受韩国人青睐,供不应求,是个好产业。这个产业有可持续性,能让老百姓赚钱,那就得上项目。农场大力发展了高钙菜、寒葱、西芹等特色种植产业。以特菜营销农工专业合作社为牵动,种植高钙菜、西芹500亩,近期将加工高钙菜粉4000斤;与山东省滨州市润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并与葵花药业达成了意向性销售协议。
畜禽养殖稳定新模式
大鹅养殖。
农场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农场按照“扩禽、稳牛、壮猪”的畜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了以肉鹅养殖为主的特色养殖产业。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农场不断推进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在农场三队新建、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8个。新建及完善大荒地25000只肉鹅养殖基地,基地今年养殖种鹅2万余只,孵化鹅雏50万只,出栏商品鹅10万余只,实现了集种鹅养殖、孵化、肉鹅养殖于一体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全力优化肉鹅产业发展环境,共为肉鹅养殖户提供养殖场地15处,累计协调各类扶贫资金和金融贷款2000余万元,分配饲料地1万余亩,免费发放消毒药品4000余公斤;同时,农场加强了龙头企业屠宰加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新上一条年屠宰加工百万只肉鹅的生产线,保证肉鹅就地加工。投产后可使农场及周边地区养殖户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实现订单养殖。及了解,红光农场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把农场打造成垦区知名全省有影响力的年养殖、屠宰、加工百万只肉鹅的大型生产示范基地。
作者: 来源:东北网 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