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5讯 题:发动科技新引擎——创业农场高科技助力智慧农业快速发展纪实
袁野
“创业农场上中央电视台新闻了”……今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播出了一篇题为《全国水稻播种加快推进》的新闻,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建三江创业农场无人驾驶插秧机在田间作业的场景,让农场人自豪和振奋,这是创业农场发展智慧型农业的一个缩影。
“科技创新”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夯实基础
插秧大忙季节,在创业农场第七管理区种植户李峰家的地里,一条电动轨道车不停地输送着秧苗和肥料,地里一台配备了无人驾驶系统的插秧机在进行插秧作业。李峰说:“往年插秧需要两三人合作才能完成,现在只需一人辅助加苗,无人驾驶的插秧机自动作业、转向、掉头,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有序。”
“这无人插秧机太好用了,高科技就是好!”在第三管理区水稻田里,智能导航插秧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种植户贾继文体会了田间高科技的魅力。他说:“导航智能插秧机,省力、省时、节肥、实用,标准直线插秧,插出来的秧苗比人工驾驶的插秧机株距行距都要整齐,不伤苗、不伤根、返青快。”
技术员唐兴海告诉记者:“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劳动力比较紧缺,务工费较高,比往年每人增加50到200元。智能导航系统,为种植户插秧节省了人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的工作效率。”
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创业农场,拥有耕地面积56万亩,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优质特色水稻种植面积50%以上,农业机械化率达99%。农场发展智慧农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示范推广节水控制灌溉、旱平免提浆技术、宽窄行技术、格田标准化改造、钵育摆栽、蟹稻共作种养示范等项目,通过水稻叠盘暗室育秧、硬盘育秧、变量施肥、有序抛秧技术、土壤取样机械应用,探索水稻新型生产技术模式,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每个管理区分别打造一处节水控制灌溉、旱平免提浆示范点,每处示范面积不低于100亩,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重点示范推广春播集成5G通讯、卫星遥感、无人驾驶等技术,试验示范无人农场、智慧农业达3500亩。第六管理区种植户仇广锁在谈起旱平免提浆技术时高兴的说到:“旱平免提浆技术是在水稻秋季收获后进行,采用卫星平地整地机械进行深翻浅旋作业,春季插秧前按照‘二平、一深、一透、一碎’要求,达到本田上松下实效果,放水泡田后进行插前封闭。这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节约宝贵的地下水资源,还可缩短泡田时间错开春耕用电高峰,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为扩大农业科技创新引领示范效应,今年农场重点推广暗室叠盘育秧1300亩、侧深施肥面积34.6万亩、旱平免提浆面积800亩,将“藏粮于技”落到实处。并且,通过示范户辐射带动,全场培养科技示范户120户,科技示范带13万亩以上,实现科技入户率100%,科技到位率98%、普及率99%、科技成果转化率96%、科技贡献率76%以上。
“合作”引智,为农业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创业农场机关二楼会议室,农场党委书记、董事长、场长范光林带领副场长任艳军及农业、农机、科技园区等单位领导,
正和中国农大范明生教授通过远程视频连线,探讨项目总体设计及任务细化分解。同时参建单位北京瀚景锦河、上海联适针对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数据交流,平台共享、技术互通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范光林介绍:“创业农场‘水稻绿色生产数字化与智慧管理无人农场’项目今年开始建设实施,项目建设期两年。现已按照项目计划,在第一管理区落实试验田3000亩,由中国农大4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负责规划管理。下一步,北京瀚景锦河将派工程师入场,进行实地勘察,布设项目建设所需仪器设备。”
创业农场充分发挥现代化大农业优势,与科研院所开展深层次合作。先后与中国农大、国家气象卫星中心、北京瀚景锦河科技有限公司、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上海联适、江苏沃得公司共同开展水稻绿色生产数字化与智慧管理无人农场项目,通过多学科交叉创新,建立高质量一体化大数据获取、处理与融合方法,建立能耦合“人工智能”的农艺管理决策产生方法,建设“水稻绿色生产体系-数字化与智慧管理平台-智能无人农机作业”一体化的水稻绿色生产无人农场模式,支撑数字农业服务落地,实现水稻绿色生产过程的智慧精准管理及无人农机作业,最终形成经济和技术可行,可复制、可持续、可推广的水稻绿色生产无人农场模式。农场还继续加强与八一农垦大学水稻创新研究院的共研项目,针对实际存在农业生产瓶颈问题开展合作共研,解决生产中存在问题。做好院士工作站核心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农业绿色增产、节本降耗、提质增效、防灾减灾、生态环保、品质提升等大数据与智慧农业,搭建解决本地区绿色生产的高水平理论与技术创新平台,实现水稻生产创新,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真正实现“藏粮于技”战略。目前创业农场按照集团总公司“两园三区”建设要求,依托农场第一管理区智能化育秧生产基地、暗室叠盘育秧生产线、科技园区、新技术综合示范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创业农场综合性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园区包含1处暗室叠盘育秧基地、60栋超级大棚,以及1000余亩综合示范区,通过新型技术示范展示,辐射带动周边100万亩地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随着农场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的逐步完善,将有效加强与科研院校、企业科技合作,针对关键技术攻关,以促进区域高质量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将在技术集成创新与转化方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打造集人工智能、农业科研、实践教学、成果孵化、品种展示、技术标准示范和推广于一体的科技内涵丰富的现代数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运用新媒体,加快现代农业信息平台建设
在创业农场第一管理区水稻田,一场线上网络现场直播无人驾驶插秧作业正在通过抖音、快手展现给广大网民。这是农场在深入贯彻“双控一服务”,加强市场营销,建设智慧农业的一套组合拳。
运用新媒体加快现代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方便了服务,开阔了干部职工视野。通过QQ、微信、网站、电视台等信息化技术平台,逐步形成覆盖全场的服务网络,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农情信息、气象资料、市场动态等服务。
种了20多年水稻的张红卫,这天正和旗袍队一群姐妹练习舞蹈,手机突然来短信,是管理区种植户群提示近期大风预警。她对姐妹们说:“现在真是太方便了,手机在手,信息全有”。农场为全方位打通企业品牌营销战略,今年全力抓线上平台建设,利用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筹建电商服务中心。农场开设营销中心直播间,开通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利用平台“做媒”。通过“两微一网”和新媒体建立商品推广主页,集合辖区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开展招商和贸易合作,为企业和终端客户牵线搭桥。与此同时,在平台上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产品生产过程、科技培训等现场直播,全方位了解现代化农业在绿色黑土地生产的绿色农产品。积极鼓励辖区企业参加农交会、绿博会、大米节等产品展会、农产品研讨会和市场推介会。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方式积极寻求贸易合作渠道,利用辖区企业加强对外贸易交易,推动以商引商、以商带商共同推广的格局。同时,农场又将官方微信公众号“黑龙江省创业农场”主页上添加“商务合作”板块,内容涵盖招商引资、企业简介和产品展示等,将辖区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为线上商务贸易合作搭建平台,进一步加强企业品牌推广。加强对产业营销、农产品销售的推进力度,同时利用抖音、快手等媒体开展网络宣传,展示农场的建设发展和农产品,特别是在通过农产品的各生长阶段通过抖音等现场直播,给全国广大网友能够亲自体验到我们绿色的生长环境、黑色的肥沃土壤以及现代化的先进种植技术,结合农场严格的把握农产品的生产前端,保障了农产品的绿色、有机、健康。下一步,农场将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及收获加工环节通过网络形式现场展现给全国网友,并且积极发挥营销中心的多功能作用,邀请企业、农业技术专家、以及营销讲师做客直播间进行企业推荐、农产品展示、农业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讲座。


- 七星农场多机齐上撸青 按下抢收变现“加速键”2021/09/24
- 探秋——龙江五大旅游线路2018/10/31
- 【黑龙江省新闻联播】桦川稻香节 好米迎客来2018/10/29
- 大庆油田采油三厂:这块金牌真不易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