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8日讯 题:思路一转天地宽——大兴农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纪实
梁士超 李双双
金秋时节,大兴农场处处一片五彩斑斓,一方方金色稻田颇如油画;一排排大型机械驰骋稻海;一个个劳作农民喜笑颜开……一处处“美景”奏响了大兴农业提质增效富民曲。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习近平总书记在建三江考察时说道。为了端稳、端牢中国饭碗,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兴农场以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按下改革“快捷键”,构建了科学完备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了垦区打造“三大一航母”的重要力量。
未产先销 优质农业“稻路宽”
“我家的水稻年初就签了订单,每斤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1毛钱呢,一点不愁销路,今年啊,又是个丰收年!”丰收时节,大兴农场第四管理区的水稻种植户王桂军看着自家高高的粮堆脸上溢满了幸福和喜悦的笑容。
为有效应对国家粮食保护价持续下调、粮食销售困难等问题,大兴农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调优产业结构,积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将“订单”引入农场,抓好“产销”衔接,扩大有效供给,也让职工吃上了“定心丸”。农场充分发挥大兴优质生态环境和高富硒的土壤资源优势,引进了投资2.3亿元的三江昊农业观光旅游型“种、加、销”一体化产业项目,形成以优质水稻订单种植为源头、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为媒介、城市高端订制营销为终端的产业链,大力发展“生产+加工+科技+旅游”绿色农业产业化模式。同时,农场紧紧围绕“调结构、抓特色、提品质”目标,加大优特品种种植面积,重点推广“产量高、适口性强、效益好”的三江6号、绥粳18、龙洋11、龙稻18等优特品种,精心打造了大兴4号、珍珠米、富士良品等六个特色大米品牌,借助大农网、淘宝网及农场的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进行线上线下“立体式”销售。
据了解,今年,大兴农场种植优特品种达35.25万亩,占农场水田面积的53%,发展“订单农业”25.89万亩,每斤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0.1元,实现了企业和农户互利互惠“双丰收”,同时,三江昊项目年可高价订单收购场内优质水稻30万吨,“订单农业”让大兴农场农业“稻路”越走越宽。
典型带动 跑出农业“加速度”
今年,大兴农场第五管理区节本增效示范户陈红星着实火了一把。此示范点不仅迎来了原第二炮兵副司令员、原国家航天局局长、黑龙江省副省长及农垦总局领导等各级领导的视察,同时建三江管理局各农场种植户以及农场本地种植户都争先恐后地来到陈红星的示范点“拜师学艺”。全年,该示范点共迎来省、总局、管局等各级农业现场会32场次,如今大兴农场的陈红星已经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陈明星。
多年来,陈红星依靠科技、重视标准,总结经验,完善技术,算好自己的经济账,在农业生产各项环节中抢前抓早、紧跟农时,通过科学种田,标准化作业,充分发挥机械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使每亩地成本控制在900元左右,远远优于其他种植户,起到了很好的节本增效示范带动作用。
为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文章”,大兴农场紧跟“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打造了一个占地面积6000余亩的集标准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效益农业为一体的,涵盖太空育种酵素种植示范区、优质超早育秧种植示范区、有机肥对比展示区、绿色生物防控试验区、侧深施肥对比展示区、种子田展示区、鳅稻种养共作示范区、量子生态水稻种植示范区、优质高产高效核心区和节本增效示范户的综合示范区,积极探索水稻种植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新途径,形成了“9区1户”示范带动的良好格局。农场还树立了科技示范、覆膜水稻、渔稻共作等农业典型,通过典型带动,带领广大种植户奔向致富路。同时,农场大力推进绿色高效农业建设,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道路,推动农业发展“加速度”,实现农业生产措施标准化、经营管理科学化,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科技引领 提升农业“含金量”
“农场建立了‘科技直接入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发展量子水稻、航天水稻等先进技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实现农业振兴发展。”近日,大兴农场农业科科长孙福海骄傲地说。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兴农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大兴农场以科技为依托,以实施项目为载体,紧紧围绕“科技兴农”做文章,通过发展量子水稻、航天水稻、酵素水稻、鳅稻蛙稻共作、测土配方施肥、前氮后移、节水灌溉、侧深施肥、超早育秧、振捣提浆、旱直播水直播、水稻覆膜、无人驾驶机械等先进农业技术,不断发挥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现代化大农业的快速发展。农场以提高农业效益、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为出发点,创新措施、多点发力,积极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有效途径,将科学技术与传统农艺农技进行有机结合,将更多新技术、新成果融合到现代农业生产中去,在持续提升粮食丰产能力的同时,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做到质量和效益统一,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出一条粮食丰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之路。
这个农场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中心的示范作用,建立并完善了以“农场+科技工作者+管理区+农户”的科技创新推广体系,从农业技术培训、先进措施推广应用等多方面为全场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不断创新农业科技,促进农业提质增效。通过新技术的试验推广,让种植户可复制、可推广、可应用,提高种植户科学种田的能力,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同时,农场建立了“农场+高等院校”“农场+科研单位”等合作模式,结合“高产创建”“科技进万家”等工程,以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积极探索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据了解,2018年大兴农场农技推广中心共承担国家、省级、总局、管局等试验项目26项,推广应用新技术5项,亩节本20-50元,农场2900余户种植户受益。
“思路一转,天地才能更宽阔,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道路,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为百姓带来更多更实惠的‘红利’,让广大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大兴农场场长刘博自信满怀地说。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大兴农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考察建三江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让现代化农业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让大兴的绿色农产品大步“迈出去”,让中国粮食装满中国乃至世界的饭碗。
- 八五九农场“以赛促收”显身手 广袤大地奏“丰歌”2021/09/28
- 探秋——龙江五大旅游线路2018/10/31
- 【黑龙江省新闻联播】桦川稻香节 好米迎客来2018/10/29
- 大庆油田采油三厂:这块金牌真不易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