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7日讯(通讯员 梁士超 赵祥) 近日,大兴农场节本增效示范户陈红星在农业典型经验介绍会上对参会种植户说道,原本普普通通的种植户现在俨然成为这个农场的先进示范户、当红明星。
陈红星是大兴农场第五管理区的一位节本增效示范户,种植500亩水田,自1999年起他便在五区种这块地,如今已经有19年的时间,在这19年间,他不是像普通种植户一样单纯的种地,而是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完善种植技术,逐年降低投入成本,探索出一条成熟的节本增效种植流程和经验。早些年,陈红星雇长工、短工以及插秧等人工费每年都需要12万到13万元,这些地根本没有为他带来可观的收益。但2017年,这种情况完全改变了,500亩地仅靠自己外加一个短工及零工就完成全年生产环节,亩产1320斤,售价每斤1.4元,亩效益948元,全年纯效益达到了近50万,这一切都源于他的科学种田、抢前抓早和节本增收意识。
种植效益高,陈红星在节约种植成本上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种植方法,首先是依靠科技。他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做到技术措施到位,真正做到地平、苗壮、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到位。2015年起,他开始应用侧深施肥技术,这为他节省了不少的种植成本。“我用了侧深施肥技术2年之后,左右邻居都没有用的,这样对比我家插完秧返青就是快,几乎不用缓苗,每亩地肥的费用在90块钱左右,而常规用的三大肥每亩大概120块钱,这样每亩就能省出20到30块钱。”说起侧深施肥技术,陈红星信心满满。陈红星有着较高的农时意识,处处抢前抓早、环环相扣,无论是床土准备、清雪扣棚、置床摆盘,还是泡田整地、插秧收获,他都能够做到早准备、早动手,有条不紊,不忙不乱。
科技应用和农时意识固然重要,节约人工费同样也是降低种植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节约人工成本,陈红星利用5年时间有计划地进行格田平整、扩大,将自家的215个水田池子改造成了43个,使平整度达到“灌水处处到、寸水不漏泥”的标准,这样不但提高了机械效率,还节省了人工费用。在插秧工作中,由于土地平整、格田大,插秧能够真正做到插满、插严,并且机械插秧后基本不用补苗,500亩地仅用5天半时间便完成插秧作业,每天插秧面积能达到95亩,插秧人工投入仅为41元每亩。陈红星坚持“能用机械不用人”的原则,绝大多数农业生产均用机械完成,在苗床土准备上,花费1000元使用机械,仅用3小时便完成所有大棚的苗床土准备工作。2017年,他全年雇人工费用一共只用了5万元左右,仅一年就节省了七八万元,他用实际行动为全场种植户做了一个好的示范。
面对农业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束缚,如何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产出更高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大兴农场以转方式、调结构为突破口,利用科学技术、压缩人工成本等方式,并通过配套新技术、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水稻品质和效益,实现农业生产措施标准化,经营管理准确化,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提质增产、节本增效。
“围绕农民转、帮助农民算、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赚”,在转方式、调结构工作中,大兴农场探索构建生态循环、绿色高效农业体系,着力做好节本增效这篇大文章,大力推进绿色高效农业建设,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道路,带领广大种植户奔向致富路。
- 八五九农场“以赛促收”显身手 广袤大地奏“丰歌”2021/09/28
- 探秋——龙江五大旅游线路2018/10/31
- 【黑龙江省新闻联播】桦川稻香节 好米迎客来2018/10/29
- 大庆油田采油三厂:这块金牌真不易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