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北大荒  >  垦区要闻
搜 索
绘就改革红利画卷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2020-06-04 10:33: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省七星农场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工作纪实

  东北网6月4日讯(李玉珍 记者赵亚东 王亮)6月的七星大地,天蓝地绿,花团锦簇。走进黑龙江省七星农场一望无际超百万亩的稻田里,绿油油的稻苗与生机勃勃的万物构成了一曲美妙绝伦的自然交响曲……这个拥有近4万人的七星农场在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大潮中,从机关到管理区、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正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不竭动力,激发了自身的发展活力,绘就了一副副改革红利画卷。

  三级变两级 调动全员积极性

  ——全面实施内部机构改革

  自2016年以来,七星农场根据中央33号文件精神和上级有关要求,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大力宣传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并采取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解放思想促改革”大讨论、入户走访、面对面谈心、分类座谈等方式,迅速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使全场党员干部深刻的认识到改革是让农垦回归企业本质属性和职责,将行政动能转化为集团动能,让农垦聚焦主业、轻装上阵。

  “七星农场建场较早,规模较大,长期实行的三级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现代管理和市场经营的需要,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在清产核资上先行一步,全面实施内部机构改革。”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总经理彭荣君说。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一变天地宽。这个农场在2016年4月土地承包结束后,就率先全面开展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资源性资产、固定资产、各项存货、各类应收应付款,人员、工资及五项统筹等。通过清产核资,做到了资产清楚、编制清楚、债权债务清楚、承担主体清楚,为下一步落实改革任务做好了充分准备。

  2016年末,这个农场借改革的东风,率先进行了内部机构改革,扫清了在改革道路上的障碍,将原有的6个管理区32个作业站重新组建为20个管理区,由三级管理变为两级管理。新管理区耕地面积平均在6万亩左右。这一创举,解决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问题,减少了管理层级,使管理和服务更加顺畅,实现了财务的集中管理与核算,避免了因财务问题引起的矛盾纠纷,确保了资金的有效利用。既调动了干部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同时还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据统计,仅“三级变两级”这一项改革举措,就使农场每年节省管理费用500余万元。

  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农场还对农业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包括加大了农业科技服务力度,在管理区选拔了一批有经验、有能力、有学历的技术人才,在保留原管理区编制不变的条件下,被调整到农场农业生产部下设的水稻办、农机办、旱田办等重要部门,扩大了生产管理规模,提升了对基层农业技术指导服务的水平。农场还建立了农业生产考核管理模式和服务管理模式,不断加强对农业人员、基层单位、四项资金的考核力度,有效增强了管理人员的执行力,提高了农业生产工作效率,确保种植户得到了最优质的服务。

  同时,为提升科技管理服务水平,农场加大了现有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和整合力度,着重打破部门行业限制,将过去科研和生产部门各自独立开展试验示范工作的管理方式,转变为由科技科进行统筹安排,将实施内容、项目资金、人才应用等方面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了生产、科研、项目管理统一的新型管理模式。“过去我们分着干,现在合着干,不仅使项目管理更规范,节约了科研资源,而且还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农场整体的科研水平。”农场科技科科长唐庆刚说道。

  据了解,2018年至2019年间,研发、生产、科技、管理区等各单位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联合开展试验研究项目有73项,示范推广项目38项。通过管理制度的改革,加速了农场科技成果的产出,提升了农场科技管理的服务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激发内生动力

  ——强化内部企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革

  农场的内部企业单位如何实现赢利增收?如何发展壮大?这是企业经营者的必修课。为此,这个农场坚定地走企业化改革之路,把部门职能转变为市场化经营,把管理机制转变为托管和授权形式,把经费来源渠道转变农场购买服务、自主创收等,全面激发了农场发展的内生动力,2019年实现生产总值26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粮食总产14.47亿斤。

  自2016年底,七星农场就撤销了工业总厂、货运站、劳动服务中心等实质上已不经营的场直企业,并对人员给与一定的安置政策,实行转岗分流,自主择业。同时,把粮食处理中心、生产资料供应服务站、航化站等经营性质相关的单位进行合并,整合归属于七星分公司经贸流通部,农场不再补贴经费。2017年,七星农场对林业、水务、畜牧渔业、广播电视台等18家内部企业的企业职能进行了彻底的企业化改造。这些单位通过工商注册,建立了独立的经营管理机制,形成经营性实体,自主创业、自负盈亏。共分流、安置管理人员241人,工勤人员260人。

  在经费预算上,七星农场对各企业化单位不再单列支出项目,而是核定全年所需经费,通过农场购买服务、自主创收、给予补贴等方式进行获得。同时,各企业化单位可在完成七星农场交付的工作内容后,按照自身经营业务范围积极开辟市场,主动承揽经营项目,增加收入,其盈利部分留存80%作为经营准备金,剩余20%可作为业绩奖励内部发放。

  新成立的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七星林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就在享受着农场企业化改革带来的红利。据七星农场林业科科长张玉宝介绍,在这次改革中,他们原本24个人的单位,只保留6个农场编制,其余18人自收自支,也就是要市场化搞创收。他本人现在已经由林业科科长身份转变为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七星林茂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张玉宝感慨的说:“改革前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植树造林和绿色养护,改革后我们也在做这个工作,但现在做和原来做是两大机制,原来我们自己验收自己,现在我们有农场聘请了三方机构,三方机构专门负责质量验收。按照与七星农场签订的协议规定,我们造林成活率要达到85%,绿化成活率要达到90%,这是硬性指标,达不到要求工程款不予结算。”

  瘦身强体激发活力。七星农场结合改革实际和市场化需要,努力探索组建劳务派遣公司,所有工勤岗位一律实行劳务派遣。这种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既降低用工成本,又调动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释放了生产力。今年从七星农场经贸流通部、商务办公室、农机中心、工业科等单位调配到青龙山灌渠管理站七星分站的8名转岗人员,受岗位和环境的变化,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转岗人员王成感受颇深,他说“原来因为工作量少、工作压力小,使我对待工作的热情已经渐渐消耗没了,如今我转到新的岗位上,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又调动起了我的工作积极性,我认为能让更多的农户早日实现江水灌溉是很有意义的工作,所以不管多累都觉得值得,现在我不仅有了能力展示的平台,而且挣的也比原来多了,心里真的很开心”。 据了解,通过对内部企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革,农场每年可节省经费开支900多万元,同时,更有效调动了企业化单位和职工创收、创效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农场经济效益有效提升。

  优化三个环境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改革期间,七星农场共处理历史遗留问题15980万元,累计完成去库存7273万元,偿还各类应付款和银行贷款47174万元。特别是近三年来,农场累计支出600余万元化解信访积案和遗留问题50余件,使信访存量下降97%,真正做到了清仓见底,优化了农场改革发展的社会环境。这是七星农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契机,为企业运营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农业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如何优化企业三个发展环境?如何提升经营质量效益?农场党委列出的答卷是:加强依法治企,强化内部经营管理,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种植水平,持续深化农业科技工作改革,努力在党委抓党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建设现代水稻供应链工作中,形成一套可参考、可借鉴、可复制的“七星模式”。

  为优化社会环境,有效化解农场内部各类矛盾,农场加大依法治企力度,大胆改革法律咨询服务模式,聘用司法分局为法律咨询单位,全面参与农场各项工作,由司法分局依据个案聘用、统管律师和法律团队。法律咨询模式的改革有效提升了农场依法治企水平,同时也为农场财务管理和信访问题妥善处理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优势。

  在优化经济环境上,农场不断强化内部经营管理,提升财务管控能力,先后制定和印发了《基本田资格审核认定办法》《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等10余项内部管控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承包管理;对部门和基层单位的经费使用进行了科学核定,加强了指标核算和刚性预算管理。通过加强小额农贷评估和监管,使农贷风险大幅降低。同时,七星农场积极开发了承包费收缴管理系统、小额农贷管理系统、生产资料订购管理系统等8个财务管理软件,将互联网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对工程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并创新开发应用了便民服务平台,促进了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与此同时,为优化农业环境,提升农作物种植水平,七星农场种植水稻注重侧深施肥、超早育秧、减氮调磷稳钾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一控两减”、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程机械化和标准化作业等措施,不断提升种植标准,促进节本增效。特别是2018年以来,农场大力推广落实水稻标准种植模式,不断提升全场122万亩耕地的种植标准,去年实现亩节本增效10-20%。农场还大力推广了适合市场的优质品种,标准化种植绥粳18、三江6号等优质水稻品种53.5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1%。

  改革让农场干部职工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农场经过60多年的实践探索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总结提炼了一套涵盖党委抓党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现代水稻供应链等四大部分、十二项内容的“七星模式”,这些模式正在全场广泛应用,并为推广、复制做好了全面准备。改革也推进了农场智能化信息化快速发展,农场全面应用12个智能管理软件,做到了物联网与农场基础工作的有机结合,农场依托大数据,推广使用了惠农服务平台。平台包含了农场对种植户的所有业务,种植户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获得成本管控、专家问诊、施肥建议、生资订购、农业保险、承包缴费、金融贷款、技术培训等多项线上服务,实现社会化服务。真正做到了让集团“双控一服务”做的更扎实,与各农场结合的更紧密,更好的提高服务质量。

  据了解,这个农场2017年就完成了全国最大的大田种植物联网平台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农场申报了现代水稻供应链模式以及水稻标准成本控制下的标准种植模式两项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七星农场基于农业物联网的大田种植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与《七星农场基于农业大数据的金融服务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分别获得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进步的一、二等奖,同时,农场还获得了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等8项国家发明专利,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农场正在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战鼓雷响催征程,无需扬鞭自奋蹄。站在新的起点,七星农场将高擎企业化改革大旗,务实严谨,开拓创新,担当尽责,团结向上,为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吕博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