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1日讯 题:秸秆禁烧,我们是认真的——创业农场开展秸秆禁烧工作纪实
作者:郭津辰
10月,丰收的季节,一望无垠的田地里一台台收割机正在驰骋作业,蔚蓝的天空上一排排南归的大雁展翅翱翔,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稻米和泥土的芬芳,这一处处的美景勾勒出一幅丰收与生态共存的秀美画卷。
为切实做好创业农场大气环境治理工作,严查焚烧秸秆行为,确保不产生不良环境影响,不引起火灾,不造成大气污染等事件,2018年,创业农场结合农场实际情况,提早谋划宣传,按照“标本兼治,疏堵并举”的原则,在全场范围内开展禁止野外焚烧秸秆工作,不断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实现环境治理明显改善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高度重视拉起“警戒线”
10月5日夜,正在创业农场第一管理区巡查禁烧情况的管理区工作人员突然迎来了一波特殊的客人——农场禁烧巡查督导组成员。原来这是农场秸秆禁烧督导组深入到各管理区查看各单位督导、值班和巡查人员是否在岗在位,力求通过层层督导确保秸秆禁烧全天候巡查取得实效。为实现全面禁烧,确保秋收期间零火点。创业农场自8月24日召开秋收准备工作会议以来,以早动争主动,通过定责任、定人员、定区域、定岗位、定时间、定要求,全面落实党员干部责任,形成农场、管理区、种植户上下三级联动、齐抓共管共责的工作格局,并按照责任分工相应承担具体工作责任。
这个农场组织成立以场长薛成、党委书记范光林为组长的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8个管理区分别成立秸秆禁烧工作巡查小组,对重点区域、部位和场所进行重点巡查和监控,组织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实行驻守、巡查和值班制度,加强日常巡查和现场检查,加大对不听劝阻、恶意焚烧秸秆行为打击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露天焚烧秸秆。对在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区域内焚烧秸秆的行为,依据《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第八十三条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同时将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农场考核项目中,对组织不力、多处发生焚烧秸秆的管理区,农场将约谈相关主要负责人,并对照责任状,严格处理,实现“一票否决”。农场全面建立秸秆禁烧责任落实机制、预警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实行每日秸秆禁烧情况公示机制,农场电视台将每天秸秆禁烧工作情况进行全面公示,农场网站、微信公众号分别设立专题栏目发布信息,对每日秸秆禁烧情况进行展播。截至目前,共开设专题专栏3个,发布信息126条。农场、管理区分别设立秸秆焚烧举报电话共9个,并向社会公开,及时受理、核实,严肃查处戒饭焚烧事件。同时,利用会议、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流动宣传车、签订禁烧责任书等多种形式,加大秸秆还田、秸秆禁烧宣传,保持高压态势,坚决不烧一把火,不放一处烟,为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出一份的力量。
网格化管理布下“巡查网”
今年秋收,在创业农场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日夜巡逻,捍卫着一片蓝天。他们顶风冒雨,奔波在阡陌纵横的田埂上。他们坚守着这样一句誓言,那就是“不着一处火,不见一股烟”。为将秸秆禁烧工作全面落到实处,这个农场通过实行党政班子成员包片、科室包区、管理区干部包户的网格化管理模式,逐级落实禁烧职责,做到职责无盲点,管理无缝隙,确保全场57万耕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缕烟”,顺利实现秋收“零火点”的预期目标。
今年,创业农场按照“属地管理、源头控制、全面禁烧”的原则,积极开展水稻秸秆禁烧宣传和动员,做到早发动、早宣传、早部署。农场、各管理区、分别建立2018年禁止秸秆露天焚烧网格化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网络责任主体巡查、报告、查处的时限、标准等工作要求,制定工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在“网格化”监管中的职能,全面落实秸秆禁烧“属地管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行“五定”,建立责任制,各级网格之间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日工作报告,强化信息报送。农场从各单位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了4支秸秆禁烧巡查小组。各管理区、社区也相继成立了巡查小分队,并配备相应的扑救设备,每天逐地块巡查,重点地片指派专人负责巡查,昼夜值班,靠上盯牢,做到24小时不间断巡查,并依托派出所的巡查力量,加大巡逻的范围和频率,确保秋收期间“零火点”。此外,由农场社区、绿化、环卫等工作人员组成的“禁烧宣传大使”深入辖区网格内开展进家入户入庭院展开宣传攻势,增强居民禁烧意识,出动4台宣传车、利用广场LED大屏幕常期播放秸杆禁烧宣传片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并深入人员密集场所开展集中宣传活动,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探索新途径筑牢“防护墙”
“以前的水稻秸秆只能焚烧,啥用没有,还污染环境,浪费人工,现在才知道原来它还可以卖钱,听打捆车的师傅说,一亩地能打4捆,这一捆得有500多斤,也就是一亩地的秸秆这些打包的商家拉到电厂至少能卖200多元。”创业农场第一管理区种植户赵喜武简单地算了下秸秆打包回收的经济帐。为落实总书记考察建三江时提出的“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农场积极组织各农业单位及时联系秸秆打捆机对秸秆进行打捆,然后再用车运送到电厂发电,据了解,正常水分的秸秆拉到电厂后每吨可卖230-260元,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变废为宝,一举多得。
日前,创业农场第七管理区种植户胡彦新来到农具厂领取刚刚购买的三加一大犁。这个大犁售价为两万元,国家补贴八千元,农场补贴六千元,他仅花六千元就购置到手了。为响应国家秸秆禁烧政策,农场制定了引进先进机械设备方案,向种植户推荐科技含量高、机械状态稳定的高新农业机械,引进了秸秆打包机、秸秆还田机等相应的秸秆处理机器。在秋收期间,农场要求所有参与作业的收割机必须100%配备秸秆还田粉碎器,方可作业,对部分收割机因动力不足,秸秆还田效果不好,提前配备一定数量的牵引粉碎器,进行二次抛撒,确保100%秸秆还田。并根据种植户购买新机械缺少资金的实际,实施农机补贴政策,为每个管理区配备风力灭火机,各包片单位全天候进行巡查,确保不发生秸秆焚烧行为。目前,农场种植户利用农机补贴政策购进的30台“三加一大犁”已全部到位,为今年秋收秸秆还田增添了机械力量。
如今,走进创业农场,田地里、公路旁、居民区、工业园区……秸秆禁烧的条幅、宣传车、巡查员到处可见,秸秆禁烧已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老百姓们都议论着:“这秸秆禁烧好,天更蓝了,空气也越来越好了!”截止目前,未发现任何一起秸秆焚烧现象。
- 八五九农场“以赛促收”显身手 广袤大地奏“丰歌”2021/09/28
- 探秋——龙江五大旅游线路2018/10/31
- 【黑龙江省新闻联播】桦川稻香节 好米迎客来2018/10/29
- 大庆油田采油三厂:这块金牌真不易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