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5日讯(通讯员 宋晓伟) 日前,农民正忙着将一棵棵稻苗栽植到稻田地里。机械插秧、人工补苗,一派繁忙的景象。建三江管理局鸭绿河农场始建于1984年,位于三江平原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江环绕,辖区总面积76.9万亩,耕地面积47.7万亩,绿色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43万亩,已通过国际农业双体系认证,被确立为国家级绿色水稻原料生产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鸭绿河农场以实用性转到广谱性推进,从井井通、智能催芽、激光精准平地到机械摆盘、精量播种,在实践探索的路上越走越宽广,为农场经济社会提档升级,开辟了新路径。从“靠天打粮”到“标准化种植”,鸭绿河农场已经步入了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整合农业、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农民,从而有效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大幅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阶段。
当前,粮食在大幅度增收的情况下,销售又是一个我们需要面对的新问题,鸭绿河农场第五管理区主任窦国志介绍道,“现在水稻产量上去了,但是销售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只有形成品牌化、产业化才能有销量,农场稻米都是绿色食品,我觉得这就是卖点,主打绿色、健康。”针对这一现象,农场以水稻绿色食品从“种的好”向“卖得好”转变,“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担负起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重任。在生态和环保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充分发挥环境优、污染小、产能高的优势,在食品安全需求日趋严格的形势下赢得先机,进一步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提高有机农产品生产能力,提高以稻米加工为主的工业生产能力。不断加大市场营销工作,注重绿色食品品牌与地理标志有机结合,注重点对点营销、定制营销、互联网营销等商业模式应用。农场绿色农业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已经成为农业从业人员和科技人员的共识,为绿色农业生产进一步提质奠定了基础,农场多年来农业基础建设投入,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绿色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更为农民致富增收提供了保障。
鸭绿河农场以生态质量效益型农业为职工增收,在水稻栽培技术中大大控制“三减”的使用剂量,同时加强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广泛采取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水稻侧深施肥、旱起垄夹肥和振捣提浆等技术,有效地提升了肥料的利用率。使用缓释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增施有机肥和农家肥替代化肥,减少废弃的农膜、农药瓶(袋)遗留在土壤中,防止破坏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实现节本增效。使用飞机航化、弥雾机等农药喷雾器械进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降低农药与除草剂的用量和残留,提高施药精准度和防治效果,并加强新药剂、新配方筛选试验,减少施药次数。同时,构建病虫检测预警体系,建立预警圃13处,测报仪器4台,叶龄跟踪30处,提高检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减少防治次数,降低农药、除草剂的使用次数和用量,全面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让绿色稻米有路可出,促使职工快速增收致富。
同时,农场全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增加配方肥、水稻专用肥、生物肥等肥料的用量,减少“三大肥”常规配比用量,有效降低了肥料流失率。这个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与管理区采样人员组成12人的采样队,每2人一组深入全场的6个管理区进行实地取样,取样时选择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等方法进行采样工作,将采集的800余份土样均匀混合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对于采集的土样,做好土样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采样日期、采样人等详细记录,确保采样的严格、标准、准确为后期土壤试验提供有效的土样。通过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引导种植户变盲目施肥为科学施肥,为耕地搭配均衡合理的“施肥方案”,进一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了肥料总用量。
-
八五九农场“以赛促收”显身手 广袤大地奏“丰歌”2021/09/28
-
探秋——龙江五大旅游线路2018/10/31
-
【黑龙江省新闻联播】桦川稻香节 好米迎客来2018/10/29
-
大庆油田采油三厂:这块金牌真不易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