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北大荒  >  经济农业  >  经济农业资讯
搜 索
友谊农场“互联网+农业”精彩纷呈入佳境
2018-01-09 14:54: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9日讯 (通讯员 何辉)近年来,友谊农场正在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创业创新高地,并努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拓展出了发展新路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活力、好势头。

  友谊农场依托产粮大场的优势,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以电商创业园为平台,完善服务,整合区域资源,融合民间资本,带动创业创新,并注重“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转变,互联网+销售年实现销售额达到500余万元。

  调整产业结构,帮助职工营销“新字号”产品。为转变产粮大场,原字号多,新字号少的实际,农场在职工双创过程中,利用产能优势,在绿、特、生态上下功夫,引导职工按市场需求种植,精装特卖提升产品竞争力。种得好不如卖得俏,电商创业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来销售出了不俗的成绩,社会效益影响大,更改变了很多种植户的想法,他们通过网络进行自己的包装与推广。农场第二管理区开展的鹅玉种植结构的转变、以及安丰蔬菜种植合作社与利民辣酱公司签订的225亩辣椒合同,最后每公顷产量达45吨,且辣酱品质优良,每公斤1.4元的价格进行了回收,农场第三管理区和第四管理区鸭稻田共产18吨生态米销售已销售一空,十八团鸭稻米也已经形成订单,让职工丰收并对明年的扩大规模充满信心。

  转变种植路子,用绿特产品,打出友谊区域品牌。在经营中,友谊的电商们意识到了品牌品牌越大销售越好的道理,纷纷打特色,创品牌。目前通过认证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大米产品标识达12个,创建了“十八团、莹特、芦花村、费莫贡米”等有机大米品牌,米商们深入市场调研,按消费者年龄层次、地域差别等特点,采取真空包装、米袋包装、纸盒包装、分量包装等方法,以优质的口感,健康的指标认证参数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从设计包装到绿色生态认证再到产品溯源销量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正在逐步加大,明年十八团有机鸭稻即将打造私人定制模式,打造“土地认领计划”。农场第六管理区合作社的黑木耳基地年产木耳60吨,销售额超300多万元。

  趟出新路,转变身份,变生产者为经销商。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很多职工都变为经销商,2017年,农场第四管理区种植户赵长峰,种植鸭稻面积60亩,他自产自销,注册了“十八团”长粒香品牌米,目前这批大米卖到20元一斤,60亩地的效益比普通卖原粮的种植户多出近300亩效益,是种植普通水稻的5倍。农场第九管理区林下经济散养猪者王铭龙也全部自产自销,2017年销售猪达500头,每头猪至少卖2600元,销售额超130余万元,比去年多卖出200余头,在友谊农场像赵长峰、王铭龙这样双重身份职工目前已达30多位,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他们的经营观念使全场的种植户看到了更广阔的效益和提升空间,纷纷加入到互联网的队伍中来。2017年,全场上下行物流快件达92万件,快递费用约445万元,同比去年增长30%。

  调整模式,以订单种植,抢占市场高价位。通过互联网宣传策划包装,友谊农场第十一管理区1125亩螃蟹稻的种养已成订单,并与大连广大兴盛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订单,以每斤40元的价格销售,总效益达16314元/每亩,纯效益达150万元左右,农场第十管理区职工种植的生态稻总面积225亩,其中蟹稻135亩,鱼稻15亩,雁稻75亩,平均每亩产稻700斤,每斤稻卖3元,加工成生态大米卖10元一斤。每亩生态稻效益达1300多元。经济作物上还策划打造了张大姐香瓜线上线下等模式共创收8万余元,其中第一管理区与第七管理区也通过采用张大姐生态香瓜的有机种植模式,收入明显提高。在友谊农场类似很多高端经济作物也走向市场,且2017年香瓜种植面积增加到4000亩。

  友谊农场通过电商产业的引领,为互联网的信息化与包装化的利用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责任编辑:吕博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