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1日讯 题:碧水东流春更俏--青龙山农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纪实
梁玉凤
不畏风雪骤,关键时刻显担当。青龙山农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为打好农业生产基础,水利工作人员在青龙山灌区工程建设第一线,通过排查预期可实现江水灌溉农田面积35.9万亩;通过视频会议开展员工培训,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网络发放,有效推进农业“三减”;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开展青龙山江水大米宣传,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农场农产品,增加大米销售收入,实现在疫情防控期间,经济社会效益稳定增长。
奔腾江水引农田生态环保增效益
“春耕泡田不等人,我们现在全天排查种植户的每块田间地头,对涉及灌溉的沟区、桥涵、闸门进行摸底排查工作,发现问题,排除隐患。”据青龙山农场灌区管理站副站长马晓明介绍说。3月7日,户外零下5度,青龙山的大地飘着雪花,青龙山10余名水利人奋战在田间一线,这已经是他们在田间摸底排查第7天了,结合疫情防控和江水灌溉工作,充分落实责任到个人,在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推进青龙山灌区江水灌溉摸底排查工作。
随着三江平原多年的水稻开发,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农场依托青龙山灌区工程,加大面积推进江水灌溉,有效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青龙山农场副场长李军昌介绍说;“江水灌溉水温更适宜水稻生长,同时江水中含有丰富的水稻生长所需的元素,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提高稻米品质。”按照每亩增产60斤计算,青龙山农场江水灌溉水稻可以增加产量1080万斤,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
插上科技翅膀绿色有机增品质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为保障做好防控疫情同时,做好测土配方施肥指导,今年,我们将种植户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已经上传到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种植户在家就可以查阅地块施肥方案,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青龙山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尹继云介绍说。为有效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青龙山农场增加了生物有机肥的示范面积2000亩,现已全部通过网络订购完成。
“去年,我家水稻地是在农场指导下开展的蟹稻种养的新模式,我种植的水稻品种小谷稻,水稻刚收下来就卖了,其他11片叶品种也达到1200斤以上,今年,我还会继续按农场标准化种植、节本增效的战略种植水稻。”这是青龙山农场种植大户董玉文与其他种植户介绍经验时说到。今年,青龙山农场在疫情防控期间,不断通过视频会议、直播培训、种植大户现身说法等方式进行种植培训,从水稻品种选择、水稻肥料选择、水稻新技术的指导等全方位指导,做到疫情防控期间停工不停学,不断指导种植户转变种植思路,在水稻品种选择上推广适口性好,食味值高的绥粳18、三江6号、糯稻龙粳57等特色品种,同时,大力推进格田标准化改造,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格田精细化管理,水稻品质得到均衡提升。
网络电商拓区道订单农业稳增收
“我现在已经接触网络直播已经三年了,积累粉丝几十万人,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我的直播一点不受影响,我通过网络直播卖大米每年可以额外增收3万元左右。”这是青龙山农场网络红人王坤欣喜的介绍说。青龙山农场立足青龙山灌区源头资源,扩大青龙山稻米“青绿”品牌影响力,不断引导种植户利用网络平台拓宽销售区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种植户进行原粮的精深加工,实现“两条腿”走路,促进农业增效、种植户增收、消费者受益。
在青龙山农场第六管理区粮食晒场,4台挂车正在装车,受疫情影响,部分种植户手中的粮食销售问题就成了制约农业生产工作的难题,青龙山通过网络方式对接粮食收储企业,拓宽粮食销售区道,并通过管理人员有序组织种植户销售粮食,保障在疫情期间不影响粮食销售工作。“在粮食销售方面,我们采取了订单种植,帮助种植户联系绥粳18水稻品种订单5万亩,收购价格为1.5元/斤,空育131水稻品种订单1万亩,可高出市场价0.03元/斤,推进水稻向优质、特色、品牌要效益。”青龙山农场农业生产部长李清军介绍说。
青龙山农场在严格落实防疫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将疫情风险精准施策,针对外返务工人员进行分区分级返回,开通了农资、粮食、生活物资绿色运输通道,为种植户点对点联系水田务工人员,并派遣专用车接送,确保安全有序流动;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利用互联网市场,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春耕生产,做好农产品营销,从“种的好”向“卖的好”转变,围绕青龙山灌区独特的资源优势,探索推进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灌区农业融合发展,走具有青龙山特色的发展之路。
- 七星农场多机齐上撸青 按下抢收变现“加速键”2021/09/24
- 探秋——龙江五大旅游线路2018/10/31
- 【黑龙江省新闻联播】桦川稻香节 好米迎客来2018/10/29
- 大庆油田采油三厂:这块金牌真不易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