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北大荒  >  垦区要闻
搜 索
大兴农场畜牧业发展纪实
2018-11-19 13:46:32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9日讯 题:“畜”势腾飞奏“牧”歌——大兴农场畜牧业发展纪实

  梁士超 李双双

  大兴农场地处三江平原,七星河、挠力河两大湿地内流河并臂环抱之中。两河交织欢腾、碧波荡漾,像是母亲的双臂将美丽神奇的大兴紧紧相拥。

  风吹草低见牛羊,猪肥羊壮齐兴旺。今年,大兴农场牢固树立“畜牧强场”发展理念,始终把调整畜牧产业结构、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摆在首要位置,突出“四个抓好”,转方式、调结构,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质量兴牧、绿色兴牧,质效并存,不断培育壮大产业,带动职工致富增收,形成了畜牧业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抓好队伍

  全面提升畜牧系统队伍素质

  习总书记考察建三江时强调,农业振兴要依靠优秀人才。畜牧业要振兴需要优秀技术人才。畜牧渔业服务中心现有工作人员6人,畜牧技术员7人,今年,该中心突出建制、明责、重学、严管,全面提升畜牧系统队伍素质,打造了一支高素质、规范化、专业化的队伍。

  为了抓好队伍建设,畜牧渔业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了《畜牧兽医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8项,与工作人员签订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和《行业作风承诺书》各14份,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目标。同时,大力实施畜牧队伍“提素”工程,今年,畜牧渔业服务中心在管理局领导的带领下,赴兄弟管理局进行“学技学艺”,并建立了每月例会学习制度,定期进行技能测试及拉练评比,使畜牧队伍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进一步提振“精气神”。

  农场设立专人负责内业管理,对每个养殖户建档归类,做到各项工作有记录、有图片、有影像,认真执行平时归卷、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内业标准,共整理防控工作部署、综合防控措施、检疫监督工作等档案6类56本。7月11日,总局畜牧兽医局来农场对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验收,8月29日,省畜牧局非洲猪瘟防控检查组来农场进行检查,均获得检查组领导一致好评。

  抓好生态

  畜牧业发展绝不“竭泽而渔”

  “绿色发展要有可持续性,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农场坚持畜牧与绿色同步,发展与生态同行的理念,一手抓保供给、促增收,一手抓保环境、护生态,着力打造绿色畜牧业,走出一条“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场坚持“六统一”管理模式,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农场确立了“抓园区、建基地、带农户、促发展”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建立了一处占地面积103200平方米的养殖示范园区,共吸引6户养殖户进驻园区,猪舍11栋,禽舍4栋,消毒门1个,粪污处理场2512平方米,无害化处理池1800立方米。园区实施统一养殖畜种、统一饲养标准、统一开展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无害化处理、统计卫生标准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全年共提供技术服务5000余次,清理排水沟6条,粪便20余吨等,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使养殖园区的环境提档升级。

  农场坚持“种养共作”生态模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调整养殖业结构,构建了“畜牧业+农业+自营经济+特色养殖”的协调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农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河边经济、稻田经济等特色绿色养殖。今年,农场发展鳅稻、蛙稻、鸭稻共作210亩,发展野鸭、溜达鸡、雁鹅、大雁、野猪、黑猪、巴马香猪、太湖猪、波尔山羊等20余种,特色养殖户11户,为种植户拓展了增收渠道。

  农场坚持“农牧融合”新型发展模式,坚持因地制宜,种养结合,以肥料还田利用为主攻方向,推行“规模养殖+有机种植+生态”的种养结合型养殖模式。7月30日,农场粪便污水样本经黑龙江省垦区环境检测佳木斯站化验后,结果符合“NY/525—2012”有机肥料农业行业标准。畜禽粪便的“生态肥”,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防止土地板结,促进畜禽废弃物多元化利用,推进落实农业“三减”,并用于农场蔬菜大棚基地、葡萄棚基地和有机稻基地的肥料,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全年9站养殖园区粪污年产量20412吨,资源化利用量16740吨,利用率82%。

  抓好科技

  为畜牧业插上“科技翅膀”

  畜牧渔业服务中心突出“科技兴牧”,不断增强畜牧科技“含金量”,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提高先进技术应用水平,为畜牧业插上“科技翅膀”。

  农场高度重视技术培训,加大养殖户培训力度,全年共开展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60余次,发放技术手册160余本,全面提升养殖户技术水平。同时,狠抓科技成果推广及应用,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合作,在粪污中投入微生物进行分解,分解后经检测,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可进行安全排放。8月,农场投入25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升级,对污水防渗氧化塘进行重新铺设21000立方米,使氧化塘更加科学、标准、规范。将水泡粪改为干清粪,养殖户每户自筹资金2万元,每家购置1台干湿分离机,养殖户自筹资金共计10万元建立水泥防渗干粪池,实现了畜禽养殖废弃物储存有池罐、输送有车辆、管理有制度的长效资源化利用模式。

  抓好防控

  全面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农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狠抓动物防疫体系和疫病控制体系建设,强化防控措施落实,大大提升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证了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

  开展“地毯式”疫病防控。农场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突出抓好非洲猪瘟和炭疽病等重大疫病防控,成立以农场场长、书记为指挥长,农场副场长为副指挥长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并制发了应急预案。辽宁省非洲猪瘟发生后,农场迅速行动,由农场副场长魏玉光亲自指挥部署,立即对全场生猪养殖户下发了非洲猪瘟防控紧急通知,开展“地毯式”排查,对大集进行封闭管理,并联合公安部门在进出场路口设立非洲猪瘟检查站,严格管控。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采取封闭饲养和全方位无死角消毒,严格做到“舍净、水净、饲草饲料净、器具净”“场不漏区、区不漏户、户不漏舍、舍不漏消毒”的“四净、四不漏”标准。协调工商、卫生、商务等部门执法人员对全场肉类经营场所全面做好肉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全场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举办“实战型”应急演练。为进一步提高农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有效提升畜牧队伍重大动物疫情处置能力,农场开展炭疽病重大疫情应急演练。演练中,农场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开启应急预案、封锁疫区、疫情追踪溯源、扑杀无害化处理及消毒、疫情评估和解除封锁等演练程序,模拟实战场景,对突发炭疽病疫情处置流程进行了高标准、高质量的精细完整展示。此次参与演练有安监科、派出所、工商、卫生、政法等部门,及养殖户、普通群众,涉及人员多、覆盖面广,达到了随时应战重大疫情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完成了预期目标,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进行“常态化”疫病防控。农场高度重视春秋动物防疫工作,将7个畜牧技术员分成3个防疫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防疫严格按照申报、现场检疫、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的6个环节执行,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春秋防检疫工作,强制免疫密度达100%,计划免疫密度达96%以上,“两病”检疫达100%,抗体监测合格率达98%,监测结果在建三江管理局名列前茅,为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站在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大兴农场将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奏响新时代田园“牧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发展安全高效、生态循环、健康发展的现代化畜牧业,团结带领广大养殖户搭上增收致富“快车”,尽享改革发展成果,“畜”势腾飞,再谱华章!

责任编辑:吕博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