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8日讯 “要是大棚膜让风给吹坏了,骨架让雪给压塌了,这个账可怎么算,一个大棚就得5万元,损失太大了,幸亏提前收到天气预警信息,才避免了这个大损失。”近日,一场大风雪天气降临到延军农场,食用菌种植户牟磊在接到天气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对承包的木耳吊袋大棚进行了加固。
据了解,这个农场高度重视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为打造“互联网+气象”服务平台,做好智能网格精细化预报服务,气象部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卫星云图接收系统、温度传感器等对每天的气温、湿度、风速、气压指数等实行24小时监测,对气象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对比、分析后将数据制作成气象服务信息,通过微信、QQ等新媒体发送到相关单位和种植户手中,以便因时制宜开展农耕,依托智慧气象大数据产物,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蜕变”。在做好农场“大气候”预警工作的同时,农场还对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棚内的“小气候”进行观测,科学分析数据,及时掌握大棚基地小气候状况,准确发布信息,指导菌农适时浇水、科学通风,为他们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
气象信息服务使得职工种地有了科学依据,农业生产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也大大提升,职工群众走上了致富增收的快车道。2018年,农场粮豆总产12.6万吨,黑木耳产量30余万斤,全年实现地区总产值达7.5亿元,同比增长8.7%,人均可支配收入2.1万元。
责任编辑:吕博
频道推荐
- 肇源农场150盏“心”路灯照亮居民“幸福路”2021/10/28
- 探秋——龙江五大旅游线路2018/10/31
- 【黑龙江省新闻联播】桦川稻香节 好米迎客来2018/10/29
- 暖心!大庆高新区开展为社区抗疫一线工作者送“国庆面”行动2021/09/30